【线上U课·学才艺】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与子期的故事

作者:网络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人生得一知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先生赠给瞿秋白的诗句,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本期线上U课,王沥沥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伯牙与子期”。

扫描二维码观看课程内容

王沥沥,音乐教师

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

朋友不在多,但能有一个最真心,最坦诚,心灵相通的就好。所谓“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

人生在世,得一知己足矣。现在,我们常用 “高山流水” 来形容知己。其实,这个成语来自于两千多年前伯牙与子期的故事。

“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音不在有谁听?焦尾声断斜阳里,寻遍人间已无琴。"这就是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

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则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琴声的人——钟子期。

春秋时期,楚国名士俞伯牙善抚琴,在汉阳古琴台作“高山流水之音",唯隐士樵夫钟子期闻之,喟然长叹曰:“美哉!巍巍乎若泰山!荡荡乎若江河!"

伯牙幸遇知音,欣然相约与子期来年再会。可叹次年伯牙重游故地,子期已溘然长逝。伯牙痛失知音,悲恸欲绝,遂“摔琴谢知音",终身不复鼓琴。

原文:伯牙鼓琴,锺(zhōng)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wēi)巍乎若太山。”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shāng)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

一座山,一江水,一把琴,一颗心。一人故,一琴碎,一生情,一世诉。乐为知己者奏,知己已亡,留琴何用?心事赋琴,弦断谁听?千古名曲还会响起,可是,谁又能诠释知音”二字呢?

伯牙和子期在艺坛留下的佳话流传千古,而 “高山流水觅知音” 更成为后人对友谊的赞颂和珍爱。

“高山流水”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自然之美,高山流水间,一人一琴一知音,一生一曲一人听,多么美妙而又恬淡的生活情趣,让人甚向往之。

我终于明白伯牙绝弦的道理。伯牙绝弦的故事,让人看到知己是不分地位的。“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

你弹巍峨高山,我弹奔腾江河,不用只字片语,对方已了然于胸,这份默契真是可遇不可求。

- END -

标签: 伯牙子期 知音故事 高山流水 伯牙绝弦 知己不分地位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