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颜悦色,是一个人最大的教养

作者:网络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世间最可恶的事,莫过于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糟糕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脾气人人都有,发脾气是本能,收得住才叫做本事!

待人和颜悦色,表示这个人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大的教养。

对陌生人和颜悦色,是善

什么是教养?就是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懂得每个人都不容易。

对待陌生人,不是巧言令色,而是推己及人的和颜悦色,这就是教养。

看一个人的品行教养,不是看他的衣着,也不是看他的地位,而是看他能不能不分高低贵贱地尊重周围的每一个人。

有一年,一位新生到北京大学报到,因为行李太多,不方便去办理报到手续。

这时正好看到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走过来,就问老人能不能帮他看一下行李。

这位看起来像是校工的老人,爽快的答应了。

新生放下包去办理繁杂的入学手续,两个多小时才回来,老人把行李交还给他。

几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新生惊讶地发现,帮他看行李的“老校工”竟坐在主席台上。

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位“老校工”就是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

在陌生人面前,和颜悦色,是最真实的教养。

因为陌生人没有利益相关,对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取决于智商和情商,对不相关者的态度,取决于素质和修养。

要看清一个人的人品和教养,就去看看他如何对待陌生人。

对伴侣和颜悦色,是爱

爱,是一个读起来,都让人心中一暖的字眼。

爱人,是这个世界上,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要相伴最久的人。

对爱人和颜悦色,是最深刻的教养,也是最高级的浪漫。

港人董桥曾说:天生不幸爱上收藏文玩文物的男人,娶得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不难,娶得一个又美丽又喜爱文玩文物的妻子,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是,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却做到了。

王世襄先生喜欢收藏,有一次为了购买一件藏品,他把给袁荃猷买衣物的钱,也花了个精光。

袁荃猷知道后,不但没有怪他,两个人还一起欣赏起了新到手的藏品。

袁荃猷喜欢弹古琴,是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的入室弟子。

王世襄先生为了给妻子买唐琴“大圣遗音”,典卖了多件藏品,包括母亲留给他的遗物三枚翠戒。

每逢妻子抚琴,王世襄先生就侍立在侧,静静听她弹琴,为此他还给自己起了个雅号——琴奴。

在生活中,王世襄会亲昵地称呼妻子为荃荃,而袁荃猷则叫丈夫的乳名长安。

有一次两人听说,有一对夫妻不仅大吵大闹,还大打出手时,袁荃猷说:我和长安别说吵架,脸都没有红过,我真不能理解。

北京芳嘉园的小院里,留下了两个人读书弹琴,剪纸著述,养鸽熬鹰的生活片段……

神仙眷侣一般的爱情,至死不渝。

一辈子那么短,我们应该择一个心里有暖意的人相爱,彼此温柔以待。

爱,是体贴,是在乎,有教养的人,一定会让对方看到最好的自己。

对爱人和颜悦色,是对婚姻的珍重,和对伴侣的疼惜,它是爱情最好的保鲜剂,也让人生多了几分甜蜜。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孝

《论语》中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回答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意思是,不让父母干活,给他们好吃好喝,不算真正的孝顺,对父母和颜悦色,才是最难的!

能从内心尊重父母,不摆脸色给父母看,才是真正的孝。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追思母亲。

因为双腿瘫痪,史铁生变得喜怒无常,常常大发雷霆,把气撒到母亲身上。

母亲只能躲在屋外,远远观望,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偷偷抹眼泪。

直到她临终前,大口吐着血,嘴里还在念叨着:我那个有病的儿子……

母亲去世之后,史铁生才醒悟:

我真想告诫所有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克服本能,是教养。

对父母,之所以挑剔,是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怎样,他们都不会离开。

仗着他们无私的爱,让我们肆无忌惮。

父母不是坏情绪的垃圾桶,关系近更不是肆意发脾气的理由。

孝顺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更要有耐心,尊重,安慰和关怀。

孝顺,没有和颜悦色,都是表面文章。

对父母来说,无需高堂华屋,不必锦衣玉食,和颜悦色,就是最好的孝心。

古人说,君子有九思,和颜悦色占其三:色思温,貌思恭,忿思难。

脸色温和,不严厉;容貌谦恭,不倨傲;忿而不怒,不冲动。

所谓教养,就是言行得当,让每个人都很舒服,如月之光华,明亮且柔和。

对陌生人和颜悦色,就是善;对伴侣和颜悦色,就是爱;对父母和颜悦色,就是孝。

和颜悦色,就是一个人最大的教养。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标签: 待人接物 教养 夫妻关系 孝顺 和颜悦色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