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草长莺飞;斜风细雨、雨过天晴、片片飞花落小径,万物皆洁齐而清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清明节。
在这万物复苏之际,人们踏着复苏的春草祭奠家里的先辈,扫一扫坟上的落花,洒一杯浊酒,诉说生者的喜怒哀乐。芳草诉不尽,情长嫌纸短。逝者已逝,生者向前。所以清明也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徜徉在春天的怀抱里,沐浴着春风,是圣人的所愿也是凡人的向往。孔子在问他的学生理想时,学生曾皙说:“暮春时节,身着春装,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仆,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听后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春短易逝,花开易落。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越是美好的时光、事物,越担心失去;但时不我待,岁月无情;所以就有了春愁、春思。唐代诗人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中发出“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的感叹,宋代词人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望极春愁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
中国古琴的传统曲目《忆故人》更是用琴声表达深沉的思念情感,这是一种接受与克制的情感,哀而不伤,用琴音抒发对逝者、生者的情怀,豁达超然。
《忆故人》也是我喜欢的一首琴曲。时常在夜晚弹起。第一段泛音点点,勾画出月夜的宁静空旷。正是这点点泛音,如同夜幕下的繁星,又如微风轻拂。在这春雨落花的夜晚,琴声把你带到夜幕下,沿着山路缓行,想起曾经和过去的好友一路并行:那灿烂的笑容、那不言而喻的心灵默契,还有那曾经一起坐过的石凳似乎余温犹存。沿着曾经走过的路线不断地追寻着过去的足迹,落花覆盖山路,新生的脚印重叠往日的足迹,唯有同行的气息还弥漫在大脑中。知音灵犀相通,琴曲《忆故人》音意缠绵,一气流转指尖,情谊往复不尽,呢喃诉说默默真情。琴曲结尾刚毅回转,往昔已不归,明日待前行。历尽繁华也要身处斗室,回归自然。与天地同道,才能坦然面对。琴曲最后的泛音如朝露初起,晨光微熹。
昨天是今天的回忆,今天是明天的记忆,时不我待,初心不忘,花开是一种美,花落是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