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把扬州与镇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季扎是夫差的“四爷爷”。孔子说季扎是“吴之习于礼者也。”季扎可能是目前知道的镇江最早会古琴的人。
孔子学琴图
很多人容易把“广陵散”和广陵派古琴联系到一起。《广陵散》因西晋“竹林七贤”中的嵇康而留名,嵇康临刑前说“《广陵散》于今绝矣!”这个故事被镇江人刘义庆记录在他的《世说新语》了。
镇江志书上有明确记载的古琴大家当属南朝戴颙,镇江南山招隐寺至今仍有听鹂山房,传承着戴颙在南山“携柑听鹂”的故事。《宋书.隐逸》记载戴颙创作了古琴曲《游玄》、《止息》、《广陵》。并把“《何尝》、《白鹄》二声,以为一调,号为《清旷》。”
图片来自网络
而北宋苏颂、沈括说起来也是弹琴的高手。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高邮人桑景舒为广陵琴人。听闻美人草遇人唱《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便想去实证,一试之下,还真如此,于是这位琴家就借此作了琴曲、对美虞美人草弹奏,虞美人草枝叶亦动。桑景舒很得意,就把自己作的琴曲命名为《虞美人操》。
镇江梦溪园
现在常说的古琴广陵派是以清初古琴大师徐常遇为开派祖师。大概是缘于他编著的《澄鉴堂琴谱》,标志着古琴广陵流派有了自己的标准,技艺、规范已臻成熟,也就人们常说的“其指法探微泄奥,极古人所未尽,学者当之为广陵宗派。”
至少在广陵派第四代重要传人吴灴开始就与镇江人之间有着密切交往。吴灴(1719-1802),字仕伯,扬州仪征人。王豫有《邗上寓馆听吴山人仕伯弹琴》云:“忽在空山里,高秋月满林。静闻香涧水,恍悟古人心。鹤梦一庭冷,松风万壑深。怜君广陵散,寥落到于今。”王豫(1768-1826)镇江人,字应和,号柳村,又号翠洲农、小辋川主人。是镇江清朝著名的诗社“京江七子”之一。曾编篡《瓜州志稿》。
吴灴传先机和颜夫人等人,颜夫人传梅蕴生,仙机传释问樵、释牧村。而释问樵后来则隐居镇江南山八公洞。汪明辰字问樵,即明辰和尚。学琴师承于吴灴的弟子先机和尚。问樵做过扬州建隆寺方丈。后来隐居镇江南山八公洞半壑庵。“乐之音足以宣幽抑,释矜燥,远性情,移中和。使人神气清旷,襟抱澄静,超然如出人境,而立于埃氛之表者,惟琴焉”明辰和尚在镇江期间与镇江释儒道均有交往。也有人把明辰和尚问樵和镇江人严保庸号问樵混成一人,只要看到问樵都套明辰和尚头上。严保庸(1796~1854),字伯常,号问樵,丹徒人,清戏曲家,能诗善画。问樵与焦山借庵和尚交往颇深、也与镇江文士柳宾叔(柳诒徵族祖)等有交往。皖人陈世镕有诗《翠淙阁听问樵上人弹琴》:“我识问樵由借庵”,“今人借庵找我去,直造问樵弄琴处。”认为问樵得八公洞暮色、山光、水声、月色而悟琴理;于虫语、苍苔、黄叶满地悟得琴意。“我闻音乐须妙悟,海上成连果何处。”又有《口号赠借庵问樵》:“年来游屐半缁林,不及焦山避世深。两个高僧吾尽得,借庵诗与问樵琴。”问樵不光会古琴,问樵也能画画,有《海上移情图》,讲述俞伯牙老师成连说自己老师方子春“(住)东海中,能移人情”。包世臣有《问樵上人记》。“能移人情”大概是古琴演奏的最高境界了。江都梅植之字蕴生,是包世臣的弟子,也是问樵古琴的同门师兄弟。故此包世臣可能与问樵熟识。
包世臣《梅蕴生传》
梅蕴生,与丹徒汪沅芷生、柳兴宗宾叔友善。有弟子句容陈立、江都薛寿(非古琴闻名的弟子)。作为同门的他也有到南山访问樵并留诗,梅蕴生曾说:“琴之妙在声,声者情之所寄也,古之人情有所触而托之声,后之人循旧声而以托其所托,故闻其声,则必知造此声者为何如人,人所为造此声者,因何如事,具此真解,唯小子与问公矣。吴君仙公未足以与此也。”他认为只有他和问樵能够听琴声就知道为什么弹琴的人的心事和故事,即便祖师爷吴灴都没有能够达到这种移情的境界。
故宫藏品九霄环佩原由镇江人刘鹗收藏
明辰和问樵镇江入室弟子主要有丹徒羽士袁澄。所谓羽士即是道士,袁澄,镇江丹阳人。先从郑素庵学琴为弟子,又从周镐学画,工山水笔力苍厚。郑素庵是道士张谦弟子,“弟子冯水香传其琴,朱文江传其书画,郑素庵传其篆刻”。大概郑素庵琴艺不精,袁澄又从问樵学琴。袁澄作为丹徒道士,其镇江古琴传人待考。
问樵另一名入室弟子是秦维瀚(1821—1874),字延青,号蕉庵,江都人。著有《蕉庵琴谱》。是道光至同治年间扬州最著名的广陵派古琴家之一。秦维翰俗、释两家的弟子极多,如:孙檀生、胡鉴、何本祖、乔子衡、丁绥安、解石琴、雨山和尚、皎然和尚等,也是广陵派开花散叶最多的名家之一。他胞弟秦履亨在《蕉庵琴谱》跋文称他:“秉性冲淡,嗜古独深,弱冠即理琴,迨年逾五十,朝夕不倦。”而他自序说:“学者苟能调气练指、审音辩律,分轻重之度,思缓急之宜,勤求不懈,自有得心应手之当”、“维扬三经兵燹,蕉庵展转流徙,渡江而南,崎岖吴越之间。他日归来,芜城已荒,诸名士大都风流云散,而蕉庵岿然独存。蕉庵之遗产亦既劫火焚,余惟于琴,尚相依为命嘻。”太平军三次兵临扬州,秦维翰渡江到镇江避难,继而向南。他在镇江的交往和教学有待更多史料出现来佐证。最起码他跟老师问樵和师兄弟袁澄肯定会有交往。
释空尘是问樵的师侄,是释牧村的弟子,著有《枯木禅琴谱》,晚年在镇江金山寺。
乾隆年间镇江人“淡墨探花”王文治跟广陵派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关系。27岁的王文治陪同出使琉球,写了听徐傅舟弹琴诗。或许也学着弹琴。回国后王文治在扬州书院学习,交往均文人雅士,不乏琴者。期间应该不断习琴。三十一岁中探花,王肇基绘《王梦楼抚琴图》,现故宫博物院藏。题画有:“先生放达人,耽此琴三尺”。王文治年少家贫,学琴当在扬州求学时为多。从王肇基题画看出王文治习琴是刻苦的。
王梦楼抚琴图
相对于王文治的师承不明,刘鹗的广陵派师承脉络清晰。刘鹗师承张瑞珊,张瑞珊师承孙晋斋,孙晋斋师承广陵派徐俊的弟子李澄宇。刘鹗字铁云号老残。“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写有《老残游记》,研究甲骨文的《铁云藏龟》。他还为古琴师张瑞珊先生刊刻了《十一弦馆琴谱》,自己还有“抱残守缺斋手抄琴谱”(现存残稿),并喜欢收藏古琴。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琴“九霄环佩”,琴面有黄庭坚题记曾经就是刘鹗收藏的。
刘鹗
中间抚琴者刘鹗,左黑衣为老师张瑞珊
京口守备汤贻汾,号雨生、琴隐道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台湾爆发林爽文起义,凤山城破后,其祖父汤大奎与父亲汤荀业同时遇害。乾隆六十年(1795),汤贻汾十六岁,因袭云骑尉世职,授扬州三江营守备。后退居南京建私家园林隐琴园,著有《隐琴园诗集》、《隐琴园词稿》等。从汤贻汾十六岁到扬州任职看,他应该是广陵派传人。汤家习琴的人多,家人多会弹琴。
此外镇江还有会弹琴的李琴夫(李御)、殷石琴等人。李琴夫有与朋友游鹤林寺的诗,其中就有“空山泉引客听琴”。当然镇江历史上还有更多古琴弹奏者需要慢慢挖掘。
镇江现有地名琴园巷,在云台山西侧西津渡西南。琴园巷得名于清末民国初江都人张勤夫在云台山西侧建的琴园。光绪乙未年(1895年)张勤夫在运粮河畔建大纶缫丝厂,这个厂是清政府商部注册企业,经理张勤夫。也是第一个落户在运粮河畔的工业企业。其后张勤夫在运粮河三叉河南边,根据扬州人的习惯为自己建造了庭院——琴园。《续丹徒县志》记载:“琴园在京畿岭西北,距金山里许。江都张勤夫创办。园纵广约十亩,中辟一堂,名六艺堂。东北隅别构一楼仿泰西,门榜‘眠琴’二字。邑人李恩绶宜兴蒋兆兰均有游记。”这就是琴园取名来历。
应该说张勤夫既是一个企业家也是一个琴家。关于张勤夫的资料很少,查得:“《嘉庆瓜洲志稿》余六卷由张勤夫寄周液芙,据周云:‘张亦得之于卞氏。……合之共八卷’。”再有就是朱罗的《晴山日记》有“光绪十八年(1892年)九月初三日,由张勤夫专足寄家信。” 朱罗(1843-1898)字琴山亦字晴山, 从他字琴山看,应该也是一个琴家。张勤夫也有可能跟朱罗熟悉学过琴。从张勤夫江都人这个身份看,其师承绝对应该是正宗广陵派传人。从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广陵派著名琴家中很多是江都人。梅蕴生是江都人,《江都县志》记载:“早岁即学琴,传吴仕柏(吴灴)遗法,冥追千载,悟入古初。”秦维翰江都人,孙绍陶、胡澍(滋甫)、姜育华、黄中(则均)、史荫美也都是江都人。江都广陵派古琴大家辈出,可见江都学古琴之风很盛。(清朝区域划分与现在不同,瓜州属于江都)
《赠琴园主人张勤夫其一》翁延年
名园风景画图开,浮玉山边辟草莱。
春水绿拖游客舫,夕阳红上妙高台。
中流砥柱一孤塔,北顾云烟几霸才。
猿鹤依人花解语,佩环风送晓鸿来。
《赠琴园主人张勤夫其二》
海天何处觅桃园,渔父重来泣夜猿。
点缀小园招庾信,扫除尘榻待陈蕃。
主人座上琴求友,杜宇声中客断魂。
未必汉皋逢解佩,却留鸿爪印江村。
作者翁延年做过江苏的知府,是镇江还是哪也有待研究。同盟会领导人之一赵伯先追悼会就设在琴园,其后才在云台山东南伯先路建了伯先公园。1937年日军进攻镇江,工厂被炸张勤夫离开镇江。他在镇江有三十多年,这期间估计镇江应该有人跟他学琴。
民国初的1915年孙绍陶与王芳谷、王艺之、胡滋甫、夏友柏、高治平、释广霞等15人创立广陵琴社,后来刘少椿、张子谦、史荫美、高治平、胡斗东、胥桐华、孙阆仙、翟小坡、陈泰芳等琴家相继入社。民国二十五年(1936)3月1日苏州组织成立“今虞琴社”, 1937年,在查阜西等人的主持下,琴社创办了一份社刊《今虞琴刊》,《琴刊》收录32位广陵琴人。这些琴家中有如下几人是镇江人。而且也是广陵琴社初期创办人。其中王芳谷与孙绍陶均有所学,后均师从秦维翰的弟子丁玉田,为丁玉田入室弟子。
王芳谷,男,斋名“省琴轩”,籍贯江苏丹徒,从云闲和尚、晓航和尚、海琴和尚学琴,擅长演奏《墨子》、《渔歌》、《樵歌》、《水仙》等操,兼工写意山水画。藏有古琴两张,一为“马怀仁”琴,一为明“朱致远”琴。
儿子王艺之承家传,宗广陵派,擅长演奏《山居吟》、《良宵引》、《龙翔》、《平沙》、《墨子》、《梅花》、《樵歌》、《渔歌》等曲;家藏宋琴和明琴;兼工笙箫管笛和京剧。
柳希卢(一厔zhi),男,36岁,馆名“双锁斋”,籍贯江苏丹徒,业儒经商,先后向被称为“浦东三杰”的广陵张子谦、庐陵彭祉卿、修水查阜西三位先生学琴;擅长演奏《潇湘水云》、《渔樵问答》诸曲,收藏有“流玉”等古琴六张、古琴谱十余种,其中以《五知斋》原刻本最稀见。
胥桐华,女,32岁,籍贯江苏丹阳。先在蜀中向郑老先生学琴,后来在扬从胡氏学。能弹名曲十余操;家藏宋琴一张。
镇江人徐宝山人称徐老虎,家住镇江南门内,后入青帮,被孙中山任命为第二军上将军长后拥护袁世凯在扬州被炸死。他的二夫人孙閬仙琴艺曾得古琴名家孙绍陶、王芳谷等人真传,为广陵琴派传人。
有说刘少椿为了生计曾经在镇江、南通、南昌、杭州求职谋生。直到1949年5月回扬州。从某种意义上说,镇江也应该有不少刘少椿的弟子,只是不以古琴为业,名气不响而已。
镇江今有蔡伟、鹤羽夫妇为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师从刘少椿弟子梅曰强。他们创《元同斋.蔡伟古琴工作室》、建“梅曰强古琴艺术研究中心镇江分院”让广陵派古琴艺术在镇江继续开花散叶。